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管理学院

教授访谈录· 阳 杰|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打造时代特色管院

作者:管理学院  来源:管理学院 时间:2022-06-01 浏览:

管理学院扎根温州创业沃土,以打造国内高水平的管理学院为目标,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教师坚持立德树人,致力培育拥有温商特质的新生代企业家。现推出《教授访谈录》系列报道,以展示我院名师风范。

d9692935a5bd5856e7ddeb7654b7091.jpg

阳杰,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温州商学院教授,温州商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审计学),温州市会计学会副会长。曾被评为温州大学优秀教师,温州商学院文博学者、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教学名师。入选浙江省高校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会计学),温州市“551人才工程”,温州市青年社科骨干人才。兼任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人才、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人才、温州市重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智能制造与公司财务,数字化改革,环境会计与经济,智能会计相关教学和研究。主持各类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

 

1、温州商学院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高校管学院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每个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尽相同,各具特色。温州商学院管理学院突出强调“两性一特色”。

一是“地方性”,这是我们的办学优势、办学资源和亮点。温州商人声名远扬,温州商学院主要承载的就是对温商精神的传承和培养。温州商人中新生代企业家的天然责任。温州商学院提出打造全国标杆性的创业型大学,而创业最终主要由我们管理学院来负责策划和实施。所以管理学院相对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主要是突出地方性,打好温州牌,打好温商牌,体现温州的创业特色,根须温商创业血脉,把它作为我们的使命之一。

二是“时代性”,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博古”,更要“通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专业知识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快速变化,要求多样化趋势明显。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块里除了“地方性”以外,还要体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管理学院专业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密切融合。把“大数据+”、“智能+”充分融入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出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时俱进的特色,也就是时代性。

一特色是指“创业教育特色”。我们在2020年就推出了““创中学””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了以创业小型课为内核的一个完整的创业课程体系,这在全国是首创。2021年开设了创业管理特色班,2022年开始正式招收创业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此外,我们还和温州本地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给我们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习实践基地。同时,我们将温州著名企业家作为我们校外创业导师;将有创业实践经验、有创业能力的知名教师作为校内创业导师,形成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管理学院的温商梦工厂,也叫微创实践教学中心,面向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提供基础性创业能力培养。温商每个专业的同学都必须经过我们温商梦工厂的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是我们创业教育的特色。

 

2、培养高素质人才离不开高水平师资请您介绍一下管理学院目前的师资力量情况。

管理学院师资力量扎实,甚至可以说雄厚。目前全职专任教师102人,其中,自教师有84人,返聘教师18人,建立了120余人的校外企业中高管为核心的兼职教师队伍。校内教师队伍里,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博士15人,双师双能型36人,二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人,在同类院校里我们的师资力量是比较雄厚的。

image.png

3、众所周知,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先行地经济发展极具活力。温州商学院管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何突出优势?

 相对国内其他高校来讲,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温州商人遍布全世界,温州商人的精神感染着无数创业者。

作为温州商学院来讲,除了“创中学”人才培养方案这种独特的创举之外,我们更多的是我们有温州本地的创业教育资源,这个资源是其他地方的高校相对而说是不具备的,我们具有温州商人的这个特质的这个教学资源群体,学生在温州商学院可以受到温州商人特质的熏陶,真正地去接触温州商人,深入到温州商人的企业中实践学习。我们通过双导师制和建立充足的校级合作基地,给学生提供这种创业的实习、实践的机会,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所在,或者是独特性所在。

image.png

4、一所大学的学生成长成才是社会、家长和学生所关注的,请您介绍一下管理学院学生培养模式和取得的成绩。

温州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总的方向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其中有很多分支,那么像我们创业型是硬性的一种,但我们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培养去创业。

我们叫谋生要有本领,这是面向所有学生首先要掌握的基本的工作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到工作岗位上能够快速上手,快速融入职业环境。但我们希望学生不要停留在作为一线职业工作者的基本定位,也就是通过就业择业,最终目的是要创业,通过这样一个量化实现质的升华,实现我们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个层次是提升学生素质和素养。经过在温州商学院四年的学习与熏陶,学生的“软技能”,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对外业务拓展能力和获取各种资源的能力,应该成为他们的独特素质。

 

5、选择什么专业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请您介绍下管理学院的专业设置是怎样的?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管理学院2022年面向全国招生,共有7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本科专业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创业管理,专科专业包括会计与大数据和工商企业管理。

从往届来讲,学生对我们管理学院的专业非常青睐,生源和来源地非常广泛,相对而言,我们所有专业各具特色,没有优劣之分,专业对学生来说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专业。

从办学层次来讲,我们经过多年积累,如会计学从1985年就开设了温州大学会计学专科专业,至今已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我们的会计学专业目前经历了“十二五”和“十三五”两期的测试专业建设和正在进行中的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我们的工商管理专业也是浙江省一流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是我们“十二五”新型测试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有较强的力量,办学历史也十分悠久,也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如学生参加了全国以及省内的学科竞赛多次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6、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管理学院有布局相关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吗?

管理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力争在三年左右时间获得硕士点授予权。目前主要是突破会计专业硕士,也就是拿下我们的MPA cc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授予权。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内核是在教师队伍,教师队伍质量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完成专业硕士点申报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更加注重教师的科研,用科研和学术来反哺教师的教学能力。此外,除了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之外,更多是打造出具有温州商学院特色的教学科研成果。

image.png


7、管理学院在本科阶段和专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作为管理学院来讲,本科生是主体,也有专科学生,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本专科学生能力上,本科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专科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也就是专科学生最根本的要求是谋生有本领,本科生更多是希望以后具有创富能力,通过努力过上美好生活。

两者区别体现在硬技能要求的层次,专科学生硬技能达到初级岗位要求,本科生是初级偏中级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同时本科学生更多地提升软技能,只有通过以硬技能为基础去提升软技能,我们的学生才能具有创业创富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于专科生培养,除课程设置外,我们会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企业实践观摩和实习;本科学生实践时间比例相对专科生要略低一些,但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更加丰富,专业层次和深度会更高更深,更加面向初级偏中级岗位,更多融入软技能教学内容和“第二课堂”内容。


8、温州商学院的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请问管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哪些国际化学习的机会呢?

国际化是我们温州商学院三大人才培养特色之一,我们除了与国际学院密切对接、配合帮助我们的学生进行国外高校本硕连读深造培养,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有专门的本硕连读人才培养计划,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加顺利实现海外留学深造目标。我们希望这些学生在温州商学院四年本科阶段专业基础扎实,英语技能能达到海外本硕连读深造标准和要求。

从国际化角度来说,我们在引进师资时,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比例提高;同时在培养方案中开设有两门以上双语专业课程,在选修课模块里也给学生开设了国外文化的相关课程,如沟通礼仪等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从时代性来讲,我们的专业化课程设置和国际上名校学习的知识都是同步的,除了选修课程外,在通识课程中也有一些国际化课程。

 

9、温州是创业的热土管理学院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经过不断探索,除了““创中学””人才培养方案之外,还有校内外资源建设。事实上,校内外的师资队伍建设同等重要。如温商梦工厂的设立,省市级领导、兄弟院校甚至海外很多政要都经常来我们学院参观,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创业管理系,目前正在拓展温州本地的著名企业作为我们校外实践基地,聘请企业家作为我们的校外导师。如3月份,管理学院和温州本地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青山控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向他们输送实习生,同时企业的中高管人员也经常来我校讲课。

另外在“创中学”模块中的创业小型课有七十几门课,目前这些课程都已经激活,每一门课都是由企业家到校园内给我们的学生授课,同时把课程全程录像,上传至我们的网络平台,方便学生课后自学。我们通过校外实践基地、校外教师队伍和我们创业管理实验班的学生建立了一对一培养关系,形成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门特色课程“温商精神导论”,在创业管理专业正在编制两门特色课程,一个是“温商创业史”,另一个是“温商创业案例”,同时在学校办学20多年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我们把这一部分学生请回母校做讲座,聘任为创业管理专业的校外导师,让在校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创业教育资源。

此外,我们在北校区4号楼设有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