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管理学院

“烛光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队:警钟长鸣 安全记心

作者:赵德政 唐文楷及高筱娇 文/摄  来源:管理分院 时间:2013-07-13 浏览:

        2013年7月11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管理分院烛光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温州市瓯海消防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队队员们来到消防车库了解消防车的功用,体验试穿消防服,随后来到消防官兵的生活休闲区,参观了他们整洁划一的寝室。
“通天房”,火冲天!
        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会议室参加消防知识培训学习,负责接待的瓯海消防大队胡力侠向大家播放了一段消防知识视频。该视频中指出,在温州城乡结合部分布有不少“通天房”,由于特殊的房屋结构,在火灾发生时会形成的“烟囱效应”,火势将迅速蔓延。加之“通天房”除了中间的楼梯大多没有其他安全逃生通道,人员逃生困难。近年来在温州此类“通天房”发生火灾均有不少人员伤亡。此类房屋安全隐患大,救援难度大,因此对于通天房火灾的处置对策及防范措施研究亟待加强。
跳楼是当今中国老百姓掌握最熟悉的“逃生方式”
        他还回顾了2008年发生在上海商学院的女生宿舍跳楼事件,综合分析整个事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今大学生还是极度匮乏消防安全意识,缺少消防自救知识与技能。火灾发生往往源于平时不好的生活习惯。人们总是认为火灾离自己很远,因而不注重生活安全,而事实往往是残酷的。现在每年我国发生火灾15万起,平均每天因火灾死亡的就有3人。宣传普及防火自救知识迫在眉睫。
中国大学生消防意识不及日本幼稚园小朋友
        在邻国日本,消防工作尤其受到重视,特别在于消防宣传工作。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他们采取木偶短剧等少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宣传防火、防灾知识,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收效明显。从小做起的消防教育使日本百姓的消防意识深入人心。同时,日本的许多大城市还设立了涉外消防谈心室,定期举办外国人防灾讲演比赛等活动,散发外文防火、防灾手册,加强对驻地外国人的消防安全教育。观之中国,大学生遇到火灾就想到跳楼,这一现象凸显消防安全知识的缺失,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的不到位,没实效,讲形式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