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管理学院
四有好老师——欧必胜
作者:陈雪珂 文/ 朱欢欢 摄 来源:管理学院 时间:2017-05-09 浏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提法真正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如何圆满完成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关于做“四有”好教师的号召,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因此, 温州商学院管理学院全媒体运营中心就如何践行好“三个四”的要求对欧必胜老师进行了采访采访。
问:老师您好,请您谈谈自身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的理解和看法。
答:我觉得我们全国教师都应该积极支持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三个四”。先谈我个人对“三个四”的理解,第一个四,“四有”,“四有”要求教师应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以及有仁爱之心。 对于理想,我个人是以追求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为我所追求的核心理想。而我的信念是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我们全国可以一步一步地、顺利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有道德情操方面,我认为道德情操应该是体现在追求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追求与实践: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有扎实的学识这方面,我认为,做为老师一定要具有扎实的学识,扎实的学识来自于实践。学识应从实践出发,再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受检验,在实践中锤炼、改进与发展,如果学识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让实践更成功,这样的学识才是有用的,才是好的,才是扎实的。
在有仁爱之心方面,我的理解是,全国的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要在老师有爱心、有耐心,正确的进行指导,他是能够成长成才,成为一个富有价值的人,在成为有价值的人之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财富的人,包括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在第二个四,“四个引路人”方面,要求全国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在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我认为“四个引路人”应该以“四有”为基础,有“四有”的基础,老师才能够很好地做好“四个引路人”。一个人的品格是从做人做事的锤炼中发展起来的;学习知识、创新思维,以及奉献祖国的精神,也是从做人做事的思考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好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更好的观察问题、理解问题、解决疑惑、增长学识、能力与优良的品格。老师以“四有”为基础,才可以做一个好的引路人。
第三个四,“四个相统一”。包括“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我认为在这方面,要以“四有”以及“四个引路人”为基础,才能很好的实现“四个相统一”。老师以“四有”为基础,做学生在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也能恰当的引导“四有”与“四个引路人”的实践与发展。
问:那请问您自身在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三个四”原则的呢?
答:从教学工作于科研工作二个方面来谈我在工作中体现“三个四”原则的情况:
一、在教学工作方面。我相信学生们虽然在长相、个性、反应、思维能力、学习方法、表达技巧、学识基础、成长环境、价值观等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每一位学生都同样具有巨大的潜能。因此,我总是抱着爱心与耐心来对待学生,以积极正向的态度,采用学识结合实践的方法,适当使用案例教学法、企业案例视频、分组讨论法、课堂研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与提高学生观察研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探索规律、总结经验的能力,同时培养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并给予公正合理的考评与鼓励,强化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二、在科研工作方面。我抱着为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做出一份有意义的努力的认识下,从关注社会的视角,随时随地都在不间断的进行学习与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寻求创新。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改善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应用于提高企业经营实践的经营绩效与竞争力上。从日常工作中体现“三个四”原则。
作为我校优秀老师之一,欧必胜老师本次详细的回答对于我们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问:老师您好,请您谈谈自身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的理解和看法。
答:我觉得我们全国教师都应该积极支持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三个四”。先谈我个人对“三个四”的理解,第一个四,“四有”,“四有”要求教师应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以及有仁爱之心。 对于理想,我个人是以追求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为我所追求的核心理想。而我的信念是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我们全国可以一步一步地、顺利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有道德情操方面,我认为道德情操应该是体现在追求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追求与实践: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有扎实的学识这方面,我认为,做为老师一定要具有扎实的学识,扎实的学识来自于实践。学识应从实践出发,再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受检验,在实践中锤炼、改进与发展,如果学识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让实践更成功,这样的学识才是有用的,才是好的,才是扎实的。
在有仁爱之心方面,我的理解是,全国的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要在老师有爱心、有耐心,正确的进行指导,他是能够成长成才,成为一个富有价值的人,在成为有价值的人之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财富的人,包括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在第二个四,“四个引路人”方面,要求全国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在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我认为“四个引路人”应该以“四有”为基础,有“四有”的基础,老师才能够很好地做好“四个引路人”。一个人的品格是从做人做事的锤炼中发展起来的;学习知识、创新思维,以及奉献祖国的精神,也是从做人做事的思考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好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更好的观察问题、理解问题、解决疑惑、增长学识、能力与优良的品格。老师以“四有”为基础,才可以做一个好的引路人。
第三个四,“四个相统一”。包括“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我认为在这方面,要以“四有”以及“四个引路人”为基础,才能很好的实现“四个相统一”。老师以“四有”为基础,做学生在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也能恰当的引导“四有”与“四个引路人”的实践与发展。
问:那请问您自身在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三个四”原则的呢?
答:从教学工作于科研工作二个方面来谈我在工作中体现“三个四”原则的情况:
一、在教学工作方面。我相信学生们虽然在长相、个性、反应、思维能力、学习方法、表达技巧、学识基础、成长环境、价值观等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每一位学生都同样具有巨大的潜能。因此,我总是抱着爱心与耐心来对待学生,以积极正向的态度,采用学识结合实践的方法,适当使用案例教学法、企业案例视频、分组讨论法、课堂研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与提高学生观察研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探索规律、总结经验的能力,同时培养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并给予公正合理的考评与鼓励,强化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二、在科研工作方面。我抱着为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做出一份有意义的努力的认识下,从关注社会的视角,随时随地都在不间断的进行学习与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寻求创新。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改善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应用于提高企业经营实践的经营绩效与竞争力上。从日常工作中体现“三个四”原则。
作为我校优秀老师之一,欧必胜老师本次详细的回答对于我们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