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管理学院 > 理论学习

关于“核心”你应该知道

作者:会计学院党员之家  来源: 时间:2017-03-01 浏览:

 《解放军报》头版刊发署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的文章《坚定维护核心 坚决听党指挥》。这是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2017年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产生广泛关注和影响。我们梳理刊发关于“核心”的常识,供小伙们学习参阅。仅供参考。

1、“坚定维护核心”是什么意思?

答: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2、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领导核心的准确表述是什么?

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3、六中全会之前,是怎么表述的?

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4、“核心意识”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答: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国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党中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将以更大的权威与担当,带给中国民众更多获得感。

5、“核心”一词第一次在我党被公开提及是何时?

答:在一九八九年的五月。许永跃(时任陈云同志秘书):1989年5月26日中顾委召开常委会,这是陈云同志担任中顾委主任后主持的唯一一次中顾委常委会。(陈云)说,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但现在有人要另起炉灶,我提议我们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头子”的中国共产党党中央,赞成的请举手。后来在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建议陈云同志将“头子”改成“核心”。这就是1989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消息。

6、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而言,为什么说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没有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胜利。邓小平同志也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可以说,领导核心代表着正确方向,凝结着全党智慧,关系国家、政党兴衰成败,只有对其高度信赖,衷心追随,革命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7、“核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答:在中国记协举办的主题为“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成果”的新闻茶座会上,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成员邓茂生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表示,“核心”能不能形成,不是靠自己封个称号,必须有一定的条件。 

他认为,首先政治的条件就是为党和国家做了什么工作,党员、干部、老百姓是否认可;二要看党内是否一致推举,三是领导人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和水平。

8、习近平的领袖核心能力是怎样形成的?

答:人民论坛网刊发周新民的文章中指出,综合分析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确立的时代背景,不仅有党的事业发展需要的使命召唤,而且有全国人民心之所向的意愿支持,更有领袖人物核心能力的坚强支撑。而领袖人物核心能力则是最根本的要素。道理很简单,只有领袖真正具备了核心能力,才能高效带领全党上下履行使命、凝聚民心。简言之,习近平同志之所以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关键是两条:一是赢得了亿万人心,二是具备了核心能力。

9、人民军队维护核心、对党忠诚怎么做?

答:①坚定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政治信仰。②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③坚决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

10、坚定维护核心,对我军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11、如何正确维护核心而不陷入“个人崇拜”或“盲目热捧”的陷阱?

答: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导金民卿在《人民论坛》发文指出,我们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理性的“核心意识”,完整、全面、准确地理解、维护和巩固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决不能“跑偏走调”,甚至错误地陷入“个人崇拜”或“盲目热捧”的陷阱,损害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12、民主集中制与“核心”是什么关系?

答: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民主集中制下,一旦达成党的决定,全党都要遵照执行。但问题是如果党不能就重大问题作出决定,特别是党中央、党的高层不能就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这就涉及到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制”,也就是第二个制度安排,即现在所说的“核心”。就是说,在党的最高决策层不能够就重大问题做出统一决定的情况下,由党内被授权的一个总负责人做出最终决定并成为全党意志。这种权力结构和决策模式是在列宁时代形成的,它最终也构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完整制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