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作者:本版编辑 | 吴梦婷 来源:管理学院党员之家 时间:2019-04-22 浏览:
为了让大家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党建工作,进一步扩展党建工作业务知识,有效提升学生干部学习党务知识的能力,推进和加强全局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温州商学院管理学院党员之家特推出党务知识问答一栏,本次党务知识问答主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问: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样发展的?
答: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
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问: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分别具有什么意义?
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复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时代意义?
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理论研究,是我们党积极应对复杂局势的具体体现,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践行和培育,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化对社会主义价值及本质的认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问:作为大学生,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 1、要搞好角色定位;
2、要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
3、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
5、大学生应以城市、农村为实践基地,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学生党员,要时刻牢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