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管理学生第二党支部第23期“红话筒”活动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4-05 浏览: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培养浓烈的爱国情怀,2022年4月3日14:00,管理学院管理学生第二党支部红话筒活动在北校区2-108教室举行。主讲人为第二党支部周兰沁同志,此次活动学习的内容为红话筒之观《党史故事100讲》第二十三集。
观党史故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全国性抗战拉开帷幕。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及关头,国共两党迅速走向正式合作,开始了中国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革命战争。随即,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以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聂荣臻为代表的三千多名八路军将士及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做绝的战斗,在很短的时间里创建了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
学党史事件
1937年冬,日军纠集了两万多兵力对边区进行首次围攻,晋察冀军区部队抓住敌人兵力不足、地形生疏的特点,利用伏击、夜袭等方法,取得了第一次反围攻的胜利。
1938年,日军又调集5万兵力对边区围攻。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在前线指挥作战,在阜平的东西庄进行战斗,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1940年8月,在八路军总部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为目标的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尽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但边区军民仍以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于晋察冀的各项建设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用思想和智慧构筑了抗战的坚强堡垒。共产党员、八路军以崇高的精神和模范行动,感染和激励着边区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赢得了边区人民的信赖和拥护。
学党史精神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全国战略反攻和进军东北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
面对当时"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言论,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的著名演讲,分析中日战争的四个基本特征,毛泽东提出了一个结论 :中国会亡吗?中国不会亡,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速胜吗?中国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的 。从而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抗日战争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论持久战》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党史感悟
同学们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看到了许多中国共产党用青春的热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对党忠诚。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才能够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