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管理学院 > 专业介绍

财务管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10-21 浏览:

 

一、基本概况

  财务管理专业于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财会行业人才需要,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职业道德,能继承和弘扬温商精神,掌握扎实财务管理基础和业务能力,能为任职单位提供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数据分析服务和决策支持,具有良好专业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胜任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图片6.png


二、特色优势

  本专业及时把握经济环境形式和行业变化趋势,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陆续推进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智能型、管理型、地方型”的人才培养特色。

  科技赋能,培养智能型财务人才。本专业在课程上设置了《智能财务决策》《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等学科交叉复合型课程,将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相结合,满足了数字经济时代对财务人才的需求。在师资上,本专业引进了具有工科专业背景和python基础的教师,同时也依托学校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团队,有效支撑复合型培养体系。

  跨科融通,培养管理型财务人才。信息技术的升级促使财务管理逐渐向价值管理、战略决策职能扩展,为此本专业开设了CMA课程模块,侧重培养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此外,本专业依托全国首个大学生创业仿真平台——温商梦工厂,开设了《V创经营决策》实训课程,通过学生构建经营团队、角色扮演,实现虚拟企业经营的决策模拟和对抗,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校企联合,培养地方型财务人才。本专业与青山控股集团、嘉晟税务师事务所、申诚会计师事务所等28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习指导、学科竞赛指导,并定期为学生开展专业讲座,实现常态化的校企资源共享、多方育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有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三、师资力量

  为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需求,本专业建设了一支师德师风良好,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高效对接,本专业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去”,派青年教师到企业、事务所挂职锻炼,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也欢迎行业精英“走进来”,聘请为兼职教师参与实验实训、实习指导、竞赛指导等,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DSC_2436.jpg

  吴肖蓉 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会计师,1999年从教至今。多年来主讲《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省一流本科课程《财务会计》负责人,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


DSC_2308.jpg

  应里孟 教授/高级实验师

  浙江台州人,1983年生,博士在读。现为温州商学院管理学院教授/高级实验师,入选温州市青年社科骨干人才。曾在家族企业、上市公司、税务师事务所从事多年的实务和管理工作。主要从事数字经济、环境经济、智能会计与审计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其他课题10余项。现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SCI/SCI论文10篇,EI期刊论文3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6篇。

202109250924156112.jpg 周海燕 副教授,经济师

 浙江温州,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讲授业财一体信息化、财务管理等相关理论、实验实践类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绿色经济与创新发展、智慧财务与财务数字化发展


四、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本专业撤并过时课程与内容,增设“创新创业”“智能财务人才”“CMA”等交叉融合类模块课程,构建了“应用为本”的理论课程体系、“能力为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图1)。在教学改革上,本专业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稳步推进教材及教学模式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在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打造“金课”。截至2022年,本专业课程团队已建成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数项。

图片1.png

图1.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


五、毕业生培养质量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019-2021评估数据,本专业本科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均值为91.24%,毕业三年后就业率均值达98.73%。主要就业地区为温州及周边,70%以上的学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其次为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这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一致。学校国际化办学成效显著,本专业每年都会向伦敦大学学院、悉尼大学、迈阿密大学等世界名校输送优秀学生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本科生毕业一年后专业相关度均值高达70.04%,三年后专业相关度均值为70.11%,说明本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可度高,且专业知识可以作为自己的谋生技能。根据麦可思近三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评价。此外,考公务员、出国、考研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优质就业率一直在提高,输送生源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