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新闻

当前位置:管理学院 > 党建新闻

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开展第21期“红话筒”活动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3-25 浏览:

观党史故事 学党史精神

 ——记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红话筒活动

西安事变

石破天惊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培养浓烈的爱国情怀,202232014:00,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红话筒活动在北校区2-121教室举行。主讲人为第二党支部周兰沁同志,此次活动学习的内容为红话筒之观《党史故事100讲》第二十一集。

观党史故事1.jpg

1936121 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学党史知识2.jpg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然而蒋介石却推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时间海内外群情激愤。张学良、杨虎城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被蒋介石拒绝。无奈之下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1212日,毅然决定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

党史小知识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时间:19361212-25

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 杨虎城

感悟事件重要意义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在当时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抗日救亡运动蓬勃高涨、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共中央及时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从民族大义出发,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应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邀请,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前往西安,商谈事变解决办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给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具体而有力的帮助,最后达成了解决事变的六项条件。西安事变终获和平解决。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作为西安事变发动者的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是功不可没的。7.jpg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启了双方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